文/晓曦
编辑/初九
行业分化继续拉大
近期,已有10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业绩曝光。数据显示,大部分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呈增长趋势,在增长速度方面,长银五八消费金融增长速度最快,财报显示,2019年长银五八消费金融营收收入为7.12亿元,同比增长565%,净利润为2.1亿元,较上一年同期增长1809%。

在资产规模方面,招联消费金融以926.97亿元的总资产位居第一,马上消费金融以548.15亿元,中银消费金融以329亿元跟随其后。 在营收总额和净利润方面,招联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和中银消费金融分别位列前三。其中,2019招联消费金融以14.66亿元的净利润,超过2018年位列消费金融公司之首的捷信消费金融的13.96亿元。 数据显示,2019年,招联消费金融营业收入为107.4亿元,同比增长54.4%,净利润为14.66亿元,同比增长17%。截至2019年末,马上消费金融营业收入为89.99亿元,同比增长9.22%,净利润为8.53亿元,同比增长6.49%。报告期内,中银消费金融营业收入为43.15亿元,同比下降14.17%,净利润为6.59亿元,同比17.89%。 值得注意的是,在已披露业绩的10家公司中,只有华融消费金融处在亏损状态。据合肥百货财报显示,2019年,投资华融消费金融产生的收益-4553万元,按照持股比例23%计算,华融消费金融2019年亏损1.98亿元,同比下降1697%。 近年来,华融消费金融盈亏波动幅度较大,资料显示,2016年亏损3680万元,2017年扭转亏损净利润达1.05亿元,2018年,净利润又跌至1240万元。 行业分化继续拉大或与各公司对于金融科技的投入力度有关。零壹智库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1月底,有8家公司申请的专利已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公示,公示专利数量累计达到139项,马上消费金融以54项、苏宁消费金融以36项,招联消费金融以30项,分别位列前三。 而在已公布财务数据的消费金融公司中,马上消费金融和招联消费金融公司的营业收入、净利润和资产总额均位居前列。 据悉,这些专利主要以研究消费金融信贷场景为主,涉及的场景覆盖了借贷的整个过程,包括贷前信息输入、身份识别,贷中反欺诈识别、风险评估,贷后风险监管等。

2
注册资本、人事变动频繁
近年来,随着监管的严格,p2p网贷平台及非法放贷主体的不断出清和转型,消费金融公司纷纷采取增资的方式以期占据更大市场份额。 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有10家消费金融公司进行了注册资本变更,包括具体包括湖南长银五八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河北幸福消费金融、招联消费金融、陕西长银消费金融、杭银消费金融、哈银消费金融、包银消费金融、中原消费金融和中银消费金融,增资金额约65.72亿元。

在2019年的增资潮中,招联消费金融增资后注册资本最多,达38.6896亿元。在单笔增资金额方面,中原消费金融以12亿元位居首位。 值得注意的是,招联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哈银消费金融、中原消费金融连续两年均出现了增资情况。资料显示,2018年4月8日,招联消费金融注册资金由20亿元增加到28.5932亿元,增资比例为42.97%,2019年6月4日,又增资35.31%,注册资本达38.6896亿元。 兴业消费金融2018年由5亿元增资到12亿元,2019年又增加6亿元,最终注册资本达19亿元。哈银消费金融由2018年的5亿元增资60%到10.5亿元后,2019年9月由增加4.5亿元到15亿元。中原消费金融2018年注册资本为5亿元,经过两次增资,目前注册资本为20亿元。 虽然增资潮依旧持续,但是增资规模较18年有所下降。据统计,2018年共有8家消费金融公司完成注册资本变更,增资金额合计67.99亿元,其中中邮消费金融单笔增资金额最高,达20亿元,而2019年10家消金公司的增资总额才为65.72亿元,单笔增资金额也远低于2018年。此外,2019年12月26日,中银消费金融注册资本从8.89亿元增至15.14亿元,据悉,此前中银消费金融计划增资至35亿元,增资规模遭遇大幅缩水。 除增资外,消费金融公司的高管变动也十分频繁。2019年华融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北银消费金融、苏宁消费金融等多家消费金融公司均发生了高管变动,变动职务以董事、总经理为主。 有业内人士分析,高管的频繁变动或与其自身的业务需求相关,如今,消费金融行业竞争激烈,若想站稳脚跟,必须根据市场情况进行战略调整,而引入新高管是公司进行战略调整的重要一步。
3
各路玩家加速入场
本文原载于公众号【新金融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