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PUA实在是太火了!
1
“不谈功能性,诗和远方的假优雅”前些天朋友阿丽找我诉苦,几十万买的漂亮房子,最后开发商交付的却是一间小办公室。在我看来这简直太匪夷所思了,要知道业内的确存在虚假销售的现象,但这种“狸猫换太子”的事情并不常见。我的第一反应就是,阿丽可能在买房过程中被“PUA"了。果然不出所料。她买的这个楼盘,一二层是商铺,问题就出在三楼以上的房子,当初买房时销售员宣称是“单身公寓”“复式豪宅”、“高端小区”。

阿丽看了户型的确很方正,样板房也做的异常华丽,客厅宽敞有格调,卫生间明亮又漂亮,空调、灶台、抽油烟机一应俱全,非常适合她这种都市女性。

左边是样板房,右边是交付实体
整个房间除了通电以外,什么都没有,甚至下水管道和自来水管道都没通,就是一间办公用房,功能性几乎为零。这就是典型买房过程中容易被pua的案例,不谈功能性,只谈诗和远方和各种居住生活的“假优雅“。2
“掩饰缺点,放大亮点”诗和远方遮住了双眼还好理解,毕竟对于部分感性驱动的买房人来说,什么都不如自己喜欢。但也有一部分理性的买房人,会在买房过程中踩中设下的PUA圈套。比如说年纪轻轻嫌什么累,无电梯的6楼强身健体,增进家庭情感交流;都什么年代了?顶楼我住过,从来都不漏水,夏天有空调更不会热的;这里一点都不偏,环境优雅绿化超高,你见过别墅豪宅在市区的吗;公墓在1公里外呢,一点也不影响,这里风水极好,葬的都是名人大家。见过最夸张的案例,一位粉丝要在碧云买学区房,学区比较优质,对口上实东,结果到了谈判环节房东比较硬气,非但不同意让步,反而要临时返价二十万。

3
家庭买房”pua“前面的两个案例,其实是买房过程中被他人pua的情况,但其实买房人内部,也会因为买房产生pua的。最近接触了一个真实案例:在PUA家庭长大的女生。涉及隐私名字就隐去了,在这位女生前面的30年中,一直都是被母亲掌控的。只有躲避出轨的父亲,才算爱妈妈;只有顺从妈妈的决定,包括无理的要求,才算对得起她;只有倾尽所有帮助弟弟,才算对家庭有帮助。上学时她就很优秀,大学毕业后想要和一个同学创业,那位同学家里条件好且有资源,只是看中了她的能力和坚韧性格,这次创业对于她来说并不需要付出什么成本。当要做这个决定的时候却被母亲目前从头到脚浇了冷水:“你是我生的,几斤几两我能不知道?你根本不是当老板的料,赶紧找工作去。”如今30岁已过,母亲目前对她择偶的要求极高,对方必须家庭背景好,上海内中环最少2套房。结果当然很显然,至今仍然单着。收入和前途尚可,但大部分收入都要上缴,美名曰存起来,其实都是为了她弟弟买房准备的。包括她未来的出嫁,也是为了弟弟买房娶妻,一旦想反抗,就会被“你弟弟能力不行,我们母子两就你一个依靠”、“你就一个弟弟,只能你帮他”这样的精神绑架所阻碍。各位有没有看过《安家》,剧中房似锦的母亲,时不时会让我们产生窒息的感觉,这种窒息感,就源于为了儿子拼命的压榨女儿。

4
其实不论是买房外部PUA还是内部PUA,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通过否定对方的某些特质来实施精神打压,使得对方逐渐认同自己的确是不好的,并且丧失信心和独立思考能力,从而任凭他人摆布。这句话同理可以放到买房上,无论是哪种买房pua,都可以通过自己的独立意识来解决。比如说1.对PUA说不买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善于利用洗脑、话术、打压等方式进行精神控制,虽然他们常常画大饼,但一定要警惕,很可能也是套路。勇敢一些,对他们说不,让他们安静点,告诉他们我自己会做决定。如果卖房人仍然在喋喋不休,开启“自我过滤”模式,保持独立思考能力。对于选择中介来说,警惕远离那些只有贩卖情绪,没有具体定制方案和跟进细节的团队。2.结识真正的房产专家,提高认知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施控者往往会阻断被控者的信息渠道,让他们误认为只能听从于自己的安排,才能买到好的房子。所以要打开自己认知,去结识那些真正的趋势专家、实操专家。买房过程中,信息越丰富,就越能明辨是非。3.离开当下环境,切断联系如果以上2条都不管用,用最简单粗暴的切断方式,来远离买房pua。
5
感谢这个时代,一切都还不晚,无论是生活pua还是买房pua,都无法绑架买房人的真实想法。保持独立思考能力,具备专业买房认知。当这件事贯彻到买房这件事上的时候,就是另一层灵魂的洗礼,买房会让大家越来越强大的。
本文原载于公众号【大咖聊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