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家好,我是浪浪,人称保险蔡徐坤。
这波旧定义重疾险的浪潮,终于要过去了。
明天18点,达尔文3号下架。
明天23点,康惠保2.0下架。
明天23点,守卫者3号下架。
突然有点唏嘘,一个时代走完了,即将迎来下一个未知的时代,可能上一辈人在步入21世纪时,也有过同样的徘徊。
这段时间,很多人都是第一次买保险,据我了解,大家起码都拖了半年,最长的一位兄弟说自己两年前就觉得保险该买,然后也就没有然后了。
跟他两年前许下的脱单愿望一样,遥遥无期,至今两手孔武有力。
我突然间相信,单身是有原因。
直到昨天,这位大哥把拖了两年的事情,花了5分钟解决掉,果然deadline才是第一生产力。
什么好言相劝,都不如告诉你,再不买,就要没了。
人,不就是最怕没了吗。

然后,再盘点下最值得买的几款重疾险。
1. 成人重疾险
达尔文3号:绝大多数人的首选
但有严格的投保地区要求,社保/常住地/户口不在以下区域的,不能买。

康惠保2.0:买不了达尔文的,选这个
比达3的额外赔付比例低一些,但价格也更便宜。
最重要的是,支持异地投保。
无视前端展示的投保区域,进入下一步之后,在投保资料页,可以填写全国地址。
守卫者3号成人版:最便宜的不分组多次赔付重疾险
同样支持异地投保,且甲状腺、乳腺结节1-2级可通过智能核保,获得标体承保的结论。
如果预算充足,可以直接上这个。记得附加癌症津贴责任。
2. 少儿重疾险
守卫者3号少儿版:保到终身首选
如果不差钱,直接给孩子上这款终身多次赔的重疾险。
这么配置,有两个优点,1. 避免孩子将来出现健康问题,无法配置其他重疾险;2. 避免孩子理赔过一次,就再也没法买保险的尴尬。
晴天保保:过渡到成人阶段首选
如果想给孩子补充保额,或者是保到成人阶段,再另外配置重疾险。
这款产品是首选。
接着,回答几个投保中出现的高频问题。
这些问题,都是之前我讲过的知识点,不过为了节约大家的信息成本,我单独拎出来陈列一下。
01 选单次赔付or多次赔付?
02 该不该附加癌症二次赔、心血管二次赔?
03 男女的重疾保障有不同侧重点吗?
这三个问题,其实可以汇总来回答,因为它们仨的关联性很强。
首先,买单次赔付还是买多次赔付?
这个问题没什么好说的,不看钱的话,多次当然比单次好,毕竟很多重疾的发病群体都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向,而且随着医疗手段的进步,发生第二次重疾的概率也在提高。
以前很少听说二次重疾,是因为大多数人没撑过第一次重疾,活下来、活久一点才有机会得二次重疾,虽然听起来讽刺,但是现实如此。
人类重疾之后的存活率在提高,才给了多次赔付重疾险发挥的舞台。
精算师Alex在17年做过一个数学模型,给出了可供参考的“重疾多次理赔概率表”。从数据上看,最有必要保二次发生的重疾是癌症,其次是心脑血管疾病。

根据国外的医学调研,病人在患癌后,发生心脑血管重疾的风险会比常人高。
1. 癌症与脑卒中
纽约 Weill Cornell 医学院的 Navi 博士在Annals of Neurology发表了关于恶性癌症与脑卒中关联的调研结果。Navi博士的研究包含了5种常见癌症: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和胰腺癌,一共327389名病人,评估其脑卒中的风险。每名癌症患者都有一名未患癌症的正常人进行配对,在年龄、性别、种族、地理位置和合并症上相匹配。通过与正常人的比对,看出是否癌症会增加中风的可能。
结果显示,癌症病人的中风的风险确实会在初期提高,但会随着治疗介入,1年后,会下降到正常人的水平,不同癌症类型风险会有所不同。
2. 癌症与心脏疾病
癌症化疗是使用化学药物对体内癌细胞的一种对抗和抑制,但化疗杀死的不仅是癌细胞,还会侵蚀其他器官的健康,这其中就包括人体最重要的心脏。
美国梅奥诊所(Mayo Clinic)心脏病学家穆卡达姆教授曾指出:“心脏毒性是癌症治疗中常见的副作用,可能会对患者的存活概率及生活质量产生影响,某些心血管并发症也常常影响癌症患者治疗策略的选择”。而在2013年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中,一项病例对照研究也显示:乳腺癌放疗可导致以后缺血性心脏病发生率增加。即使最小的辐射剂量也会增加风险;冠状动脉风险通常出现于放疗后5年,并在20年内持续存在;如果在放疗前已存在心脏健康问题的患者,这种风险将会更大。
不过,多次赔付重疾险不保因 “同一种重疾导致的二次赔付”,所以如果考虑多次赔付,我的建议是附加上癌症二次赔责任,这样保障最全面。
而对预算紧张的人来说,单次赔付+癌症二次赔是更好的选择。
不考虑预算的话,配置优先级为:
多次赔付+癌症二次赔>单次赔付+癌症二次赔>多次赔付>单次赔付
另外,对男性来讲,如果选投单次赔付重疾险,也可以考虑附加心血管二次赔。
因为男女高发的重疾确实有差异,列一组数据给大家看看:

毫无疑问,最高发的重疾是万年不变的癌症。
其中女性癌症的发病率比男性高25%左右,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明明女性买重疾险比男性便宜,但是一加上癌症二次赔,女性的保费就贵。
因为发病率高呀仙女们。
男性除了癌症外,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不低,尤其是心脏类疾病。
近年来心脏疾病年轻化,很大部分原因是生活作息导致的,高强度工作、大量饮酒、快乐肥宅水,都会成为心脏病的诱因。
延展到投保重疾险这件事上,可以得出两个加强结论:
1. 不管男女,癌症的发病率都很可观,有必要加强癌症保障
比如癌症二次赔、癌症津贴等等。
2. 男性可以在癌症保障的基础上,再加心血管保障
比如特定心血管疾病二次赔,额外赔等等。
而且从重疾的二次发生概率来看,最有必要加强的,也是癌症和心血管疾病。
当然,如果预算充足,可以选【重疾多次赔付+癌症额外赔】。
重疾二次保障,一步到位。
04 该不该附加身故责任?
重疾险的身故责任,属于非必要选项。
因为重疾险的“重疾“和”身故“保障责任,共用的是一个基本保额,赔了重疾,身故的保额也没了。
所以重疾险不管是不是附加身故责任,都要单独配置寿险,这样才能做好身故兜底。
那重疾险附加身故的作用在哪?
主要还是为了“返还“。在不发生重疾的情况下,发生身故了,可以赔付一笔钱留给家人。
这一项责任,加不加,取决于保费预算。以及,身故责任占保费比例有多高。
通常,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建议选不加。
05 保至70岁还是保终身?
如果预算充足,保障期限建议选终身。
原因有二:
a. 年龄越高,发生重疾的概率越高,也就是说重疾大概率会发生在后半生,而投保终身重疾险的最佳机会是年轻阶段,越早买保费越低;
b. 人均寿命依然在增长,我们有望活到90岁,在缴费期限固定的情况下,保到终身要比保到70岁更有优势,且终身重疾险的现金价值是呈不断增长的趋势。
至于很多人提到的通货膨胀,我认为不在考虑之内,通胀不可避免,保额会逐年贬值,你每年缴纳的保费也是如此。
保险的作用是兜底,不是增值,两手都要抓,最后只能搞得不三不四。
而且保险配置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随着经济条件的增长而阶段性地加保,20岁、30岁、40岁,几乎每个年龄阶段都要做一次加保。保至终身,真的不是一次投保,终身无忧。
06 缴费期限选多长?
20年以上,30年为佳。
虽然选择的缴费期越长,总保费也会越高,但是长缴费年限的好处明显更多:
1是每年的保费变少了,压力小了,可以撬动的保额杠杆高了;2是重疾险都含有保费豁免,如果在保障期间发生理赔,接下来的保费就免交了。
综合考虑,我建议选较长的缴费年限。
07 保费豁免是个啥
保费豁免是指,被保人/投保人在保障期间达到某种约定的状态(比如发生轻症、中症),则可以豁免后续未交的保费,但保单依然有效。
举个例子:
老王买了一份重疾险,默认含被保人轻症、中症豁免。结果老王在第三年发生了轻症,保险公司赔付完轻症后,同时触发了保费豁免机制,老王剩下未缴纳的保费,就不用交了。而保单剩余的保障责任,继续有效。
保费豁免还分为【被保人豁免】和【投保人豁免】。
一般被保人豁免会默认含在重疾险的基础责任里,不用单独附加。
投保人豁免就需要单独附加了,而且如果附加,投保人也需要符合健康告知。
当然,如果是自己给自己投保,那么自己既是投保人又是被保人,这时候投保人豁免也不可选。因为你已经有被保人保费豁免了。
如果是夫妻一起投保,还有一种保费豁免的情况,就是所谓的【夫妻互保】。
夫妻互保,是指夫妻互为彼此保单的投保人,同时附加投保人豁免,这样任一方达到了豁免的条件,则夫妻两人的保单都可以豁免。
08 不符合健康告知咋办?
有健康异常,还有一个投保通道,即【核保】。
核保,就是告知自己的健康异常情况,由保险公司来核实是否同意承保。
只有不符合健康告知,才需要核保。
符合健康告知就别犯傻跑去核保了,有可能被拒保,不是开玩笑,健康告知也不能完全避免非健康体投保,万一有哪个疾病没问到呢?
但是没问到,你不好好抓住机会投保,反而跑去跟保险公司坦白自己有病,我真的会认为你有病的。

通常,核保分为2种方式:
1. 人工核保
准备好体检报告、病历等能说明自己健康情况的资料,提交给保险公司的核保人员审核,一般5个工作日内出结果。
2. 智能核保
不需要提供资料,选择对应的健康异常,如实回答几个问题,立马就能知道结果。
这两种核保方式,优先选智能核保。因为智能核保不会留下拒保记录,而且不用提供完整体检报告,对非健康体更友好。
智能核保的使用方式,我给大家演示一下:
首先,你得先看健康告知,确认自己存在不符合告知的情况,再进入下一步。

然后顺利进入智能核保页面,选择想核保的疾病项。


回答几个问题。

完成收工。

09 为什么有些产品需要异地投保?
这是个历史遗留问题了,来源于04年的《保险公司管理规定》:
保险公司的分支机构不能跨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经营保险业务。
在15年前,互联网能做的很有限,淘宝才刚成立不久,快递还是慢递,受限于当时的条件,保险公司在当地没分支机构,开展客户服务不太实际,为了怕保险公司步子迈太大,所以有了这条规定。
但是实际上,这条规定形同虚设,因为保险产品是全国通赔的,不限制理赔地域。
即便你今天在销售区域内投保了,明年回到了不在区域内的老家发展,出险了该理赔的还是得理赔,只是需要把申请理赔的资料邮寄给保险公司。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这条规定在15年的《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暂行办法》中放宽了:
银保监会已经放宽对保险公司经营的地域限制,规定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定期寿险和普通型终身寿险这几类产品,将不再受到分支机构的限制,可以在全国进行销售和服务。
但是重疾险还没有放宽,所以仍然会存在这个cd的规定,不过没关系,不影响理赔。
很多新秀保险公司的产品,在投保页面做了个样子应付一下监管,然后进了投保资料页,就可以填写真实的联系地址。
关于异地投保,保监会团队的留言互动公众号,也曾给出过回复:

在当前理赔和保全都已经实现线上化的时代,其实是不是异地投保,已经没啥差别了。
最后,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赶紧【预约顾问】。
现在已经要排队了,系统也时不时拥堵崩溃,如果今天不解决,到了明天会更刺激,强烈建议大家错峰投保。
不要拖,拖到最后一小时,基本上我可以断定系统会崩溃。
这是真正的,犹豫,就会败北。
其他没了,再见。


【说过的保险,都在这】
本文原载于公众号【浪浪历险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