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几百年来,人类的发展呈指数式上升,每个关键节点总能遇到理论突破和科技爆发,进而推动文明航船徐徐向前,让充满迷雾的世界逐渐清朗。
这得益于通识教育、伟人钻研、资金扶持还有许多勤劳汗水,同样离不开最关键的——人类勇于在未知世界探索的那份好奇与激情,勇于驱散恐惧,并一遍遍挑战极限。
明朝士大夫陶成道,可以鲁莽地自制火箭绑在椅子上,用双手举着大风筝并坐在椅子上,试图利用火箭推力飞上天,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利用火箭向太空发起冲击的人。
在更远的浩瀚黑夜中,旅行者一号小心翼翼地带走一张12英寸金唱片,里面包括 55 种语言,内容是「行星地球的孩子(向你们)问好」,附带一个90分钟的声乐集锦和 27 首世界名曲。
1977年,它离地球1166万公里,拍下地球和新月的图片,走到人类未曾踏足的新征程;

1980年,它到达第二旅程木星后,在距离土星约5百万公里处拍照,证明自己到此一游;

1990年,它离地球64亿公里,再次回身拍下了母星,只是那里已经模糊不清,变成渺小黯淡的光粒;

这四十年来,它途径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离开太阳系,是有史以来离地球最远的人造物体,一遍遍挑战自己的新路程,带着人类的好奇与敬佩冲向未知。
它身上的钚电池只能撑到2025年,今后旅途,由它独自前行。
回顾历史,一切恐惧都源于未知和胆怯,而人类天生就有对未知的好奇和挑战的勇气。
从麦哲伦的环球航行,到珠穆朗玛峰插上旗帜,再到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留下第一枚脚印......面对未知的挑战,总有人迈出勇敢第一步,在每一程留下脚印。
这个世界上,不是永远只有第一名才会被瞩目,不是挑战了新纪录,打破新征程才会得到敬佩,每个芸芸众生,只要在困难重重的道路上坚持,勇于挑战自己极限,那他们所经历的每一程都了不起。
我们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极限在哪里,会忽略最深层次的体验和挑战,甚至可能被生活逐渐磨平棱角,遵循着正常的生活规则,走按部就班的人生;又或者带有急迫,功利性地到达目的地,而忽略了沿途本应该感受的风景与美好。
有一部纪录短片让我印象深刻,主人公辛羽和车队架着新BMW iX3冲上高原之巅,中途却因为高反和爆胎失败了好几次,甚至有点沮丧,我一度以为他可能要放弃。
停顿休整后,他再次冲顶,最终挑战极限,到达6068米,打破了电动车行驶的最高海拔纪录。
这确实是一件很酷的事,可让我深受触动的,不止是「打破纪录」和挑战本身,还有旅途中那些绝美风景和容易让人忽略的朴实情感。
我曾不止一次思索,如果有一天能放下手头所有工作,来场说走就走的长途旅行,那我一定选择自驾西藏。
能在漫长颠簸的旅途中沉淀自己,抛开忧烦焦虑,不被目的地绑架,而是欣赏每一寸沿途风景,在旅途中感受当地人文精神所带来的力量......我想,经历过冒险与人文洗礼后,会更有信心回归现实生活,去开启下一场征程。
其实,野外自驾的过程有点像人生路,有大路的平坦宽阔,也有羊肠小道的蜿蜒曲折,面临颠簸崎岖时,我们多少会感到恐惧与无力。
可穿越过险阻小路,顺利到达目的点时,我们就会发现这里有宽阔大路看不到的风景,这是「另辟蹊径」的魅力——感受世界未知的角落,挑战未曾到过的地方。
当打开车门看到不一样的世界,也将迎来了一个全新的我们。
可以循规蹈矩,可以稳重大气,也要学会突破规则,在僵化规则中接纳有棱角的自己。
人生的旅程没有终点,只要一直向前,挑战未知,每一程都了不起。
本文原载于公众号【智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