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本号处于封号边缘,如不想和力哥失联,请立刻点击下方卡片,关注小号“庐山烟雨任平生”,菜单栏功能和关键词回复功能也一并移到小号——
当今中国存在“割席断交四大话题”:俄乌、防疫、铁链女、中医药。
铁链女太敏感,pass。
中医药,懒得蹚浑水。
俄乌和防疫,我BB了不少,得罪不少人~
因为这两件事对中国经济和每个人利益高度相关,无论金融理财、买房、创业、求职、物价……但凡和搞钱有关的,都受这两件事重大影响。
俄乌决定外部局势走向,防疫决定内部局势走向,两件事共同决定宏观政策走向和企业发展态势。
某种程度上,当下如何理财的核心困局,就是俄乌和防疫的高度不确定性。
有人说,力哥聊聊股市吧,最近叕跌了……
天天跌,有啥可聊的?
过去3个月,我已多次表达过今年投资需更加谨慎的态度——



长期看,企业/城市基本面决定股价/房价走势。
但很多人只关心短期走势,短期主要受情绪影响,情绪则受宏观环境影响。
现在这种宏观环境,你懂的……
如果信心不足,宽货币和宽信用都事倍功半,大家不敢借钱,不敢消费,不敢买房,不敢创业,不敢买股票……
越来越多人采用“避险”思路做理财,就很麻烦。
关于支付宝免费提现受限、限购限贷松绑、延迟还贷风险及猫腻、河南某农村银行存款提现困难等微观理财问题,我后面都会写。
但大方向大家要有心理准备:微观理财领域,未来多数还是坏消息,很少好消息。
02
今天想换个视角,帮大家理解眼下俄乌战争和未来可能走向。
最近我补习了苏芬战争资料,发现和当下俄乌战争有不少相似点。

因意识形态倾向问题,我们历史教科书一字不提苏芬战争,二战全面爆发标志,也说是“德国入侵波兰”,事实是“德苏先后瓜分波兰”。
西方主流政治思潮一直偏右,只有发生周期性经济危机或战争动乱时,左派才会起来,从1848欧洲革命,到巴黎公社,再到十月革命。

苏俄起来后,搞了套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都无法接受的极左模式,国内反对派(白军)和列强联合扑杀,形势非常险恶。
4年内战,苏俄总算撑了下来,把关系最亲密的白俄和乌克兰重新整合,组成苏联。
到二战前,又陆续把中亚五国和高加索三国吃下。
还有四块“沙俄故土”没要回来:
一是摩尔多瓦,位于罗马尼亚和乌克兰之间,历来处于罗马和罗斯势力交汇处,一战前归沙俄,一战后被罗马尼亚抢回去。

二是波兰,早已瓜分殆尽,一战后被英美复国,抢走一大块地。
三是波罗的海三国。
四是芬兰。
芬兰长期是大瑞典一部分,直到彼得大帝强势登场,大北方战争打出波罗的海出海口,就是圣彼得堡。
拿破仑时期,俄瑞又爆发芬兰战争,战后芬兰归俄,享有高度自治。
十月革命后,俄内乱,芬趁机独立。
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世界快速走向极端。
先是意大利,然后匈牙利、保加利亚、德国、日本等认为一战利益分配不合理,也没被民主革命充分洗礼的国家,全转向极右法西斯。

英美法同样出现极右极左两派势力,但此前民主革命较彻底,总算稳住局势。
反观苏联,躲过经济危机,还用两个五年计划,实现国力(特别是重工业)快速提升。
英法为代表的传统资本主义势力,德国为代表的法西斯势力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势力,三方互相看不顺眼。
到1939年3月,欧洲上空战云密布。
德国此前已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成为苏联和英法共同心腹大患。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但英法和苏联互不信任,一方想祸水东引,一方想祸水西推,让对方和德国狗咬狗,两败俱伤,谈了半年没结果。
考虑到一战两线作战教训,希特勒决定先西后东,先易后难,主动对苏让步,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并秘密划分东欧势力范围。
刚签完字,德国就闪攻波兰,苏联为求自保,两周后跟着从东线攻入波兰,最后按事先约定(寇松线),夺回沙俄“故土”。
此时,明明西线对德有绝对优势兵力,英法却宣而不战,坐视波兰灭亡,还在幻想苏德瓜分波兰时擦枪走火……
一再绥靖酿下的恶果,英法后来也品尝到了,成为欧洲最惨痛的一段历史。
这段历史并不久远,也是这次俄乌冲突爆发后,整个欧洲民意炸裂,连瑞士、瑞典、芬兰这些平日与世无争的国家全都赤膊上阵的根本原因。
03
收复波兰后,苏联迅速把目光投向北方的芬兰。
苏波战争期间,苏联对芬做出较大让步,导致苏芬边界距离苏联第二大城市、工业中心、最重要港口圣彼得堡(列宁格勒)只有32公里,太危险,所以才把首都迁回莫斯科。
十月革命爆发后,芬兰完全倒向德国。
德国战败后,又向英军开放港口,攻击苏俄。
希特勒上台后,芬兰又与纳粹德国关系亲密。
此后,芬兰和西方各国都保持着良好关系,英国给芬兰提供武器,德国帮芬兰建机场,培训飞行员……
在苏联看来,芬兰就是德国(西方)养的一条“看门狗”,专门恶心自己。
和现在俄罗斯认为乌克兰就是美国想搞死自己的马前卒,一模一样。
瓜分波兰后,苏联非常担心德国借道芬兰,歼灭波罗的海舰队,直扑圣彼得堡。
苏联就和芬兰谈判,想以武力为后盾,迫使芬兰置换领土:
把北部两块面积更大的荒原给芬兰,换圣彼得堡北大门,易守难攻的卡累利阿地峡,还有芬兰湾几个岛屿和半岛用于设防(置换或出钱租借都行)。
对苏联来说,卡累利阿地峡和芬兰湾岛屿是保护圣彼得堡和俄罗斯北部的关键要冲。

对芬兰来说,同样是防御苏联的关键要冲,类似山海关和威海卫,拱手送人,就是被苏联蚕食,最终亡国的开端。
谈判无果,1939年冬,苏联发动“冬季战争”。
原本斯大林认为,这是一场一边倒的战争,几周内就能完胜。
芬兰全国人口400万,常备军3.3万,坦克60辆,飞机96架,且大多陈旧过时。
苏军高达500万,准备了数千辆坦克,数千架飞机,想学希特勒对波兰闪电战,迫使芬兰迅速投降。
开战前,斯大林还提醒,别被胜利冲昏头脑,一不小心打过界,把瑞典也给打了(按条约,瑞典属德国势力范围,斯大林怕给希特勒留下入侵借口)。
俄乌战争也类似。
战前,几乎所有看官都觉得,以俄罗斯军力,只要使出真本事,完虐乌克兰无悬念。
尤其开局三板斧,三个方向(包括借道白俄)海陆空协同出击,把乌克兰海陆空关键军事设施快速打残,舆论战心理战也打得很棒,像极了当年希特勒的闪电战。

大家都觉得乌克兰完了,被围困的基辅很快会自乱阵脚,战争两周结束,泽连斯基肯定流亡……
战略目标上,普京和斯大林诉求也很像,都不是要一口气吞下对方,而是逼对方投降签字,获得战略缓冲地带,夯实国家安全。
对芬兰,不允许第三国军队过境威胁苏联,割让卡累利阿地峡和芬兰湾岛屿/半岛,确保圣彼得堡和波罗的海舰队安全。
对乌克兰,不得加入北约,宣布永久中立(最好解除武装),承认克里米亚和顿巴斯独立,如有可能,把两块地连起来,确保克里米亚和黑海舰队安全。
04
但斯大林和普京都错估了四个重要因素。
一是天时地利。
天时上,都说拿破仑希特勒倒在俄罗斯冰天雪地中,但芬兰比俄罗斯还冷,老百姓习惯冬天零下30-40度的极寒,到处都是厚厚的积雪,苏军中大量来自南方的士兵受不了,看到齐腰深的大雪就杵了,只敢在大路上行进,加上后勤补给不足,造成严重兵损。

芬兰有近1/3国土位于北极圈内,冬天本就昼短夜长,甚至有极夜,便于芬军趁夜偷袭,苏军空中优势却很难体现。
地利上,芬兰号称千湖之国,遍布着未开发的湖泊、沼泽、原始森林,一共就那么几条破路,机械化部队推进困难。
芬军熟悉林海雪原地形,穿白衣,滑雪板,神出鬼没,用游击战术,打得苏军措手不及。

刚结束的北京冬奥会上,有一个中国观众很陌生的项目,叫“现代冬季两项”,比的是滑雪+射击,就起源于北欧,所以芬兰人非常擅长在林海雪原里快速滑雪移动+迅速静止狙击。
此战苏军到底损失多少兵力,有不同数据,一是苏联有瞒报损失的传统技能,二是大量尸体被埋在雪地里,很难统计。
但最保守估计,苏军也损失了20-30万人。
乌克兰虽不像芬兰那么寒冷,地形那么复杂,但乌克兰有60万平方公里,比法国还大,人口4400万,是当时芬兰的11倍,俄军想在这么大片的土地上,迅速完成闪电战,并非易事。
另外以弱敌强,人数和装备都没法比,乌军也和芬军一样,不正面硬刚,化整为零,打游击,单兵扛着“毒刺”到处跑,打一枪就闪人,搞得沿大路一字排开的俄军坦克部队很头痛。
在城市巷战中,为顾及国家形象和国际舆论,俄军也不敢像二战时那样,重武器直接轰个稀巴烂,造成大量平民伤亡,极大制约俄军推进速度。
二是抵抗意志。
虽然实力悬殊,但芬兰军民没被苏联吓倒,反抗意志非常坚决,迅速募集了30多万军队,几乎全民皆兵。
乌克兰也一样,在总统指挥下,军队没崩,反在经受住第一波降维打击后,迅速组织起来,就地反击。
从马里乌波尔的惨烈战况看,乌军打得非常坚决,宁死不降,连钻地弹都用上了,俄军还是拿亚速钢铁厂没办法。

三是苏军自身作战能力。
大清洗过后,苏军指挥层大换血,立下汗马功劳的五大元帅杀了三,199个师长杀了139个,能力卓越,深得军心的将领都被干掉,剩下的不但能力欠缺,且人人自危,只敢盲目服从上级。
苏军中,政治立场比作战能力更重要,政委成了绝对权威,军队指挥官临场决策受到极大限制,但战局瞬息万变,成了苏军重大短板。
这次俄军的军事装备、战术安排、临场指挥、单兵能力,都被暴露在全球互联网中,围攻主要城市久攻不下,一个个高级将领接连在前线阵亡,也的确令人意外。
虽然俄号称世界第二军事强国,但阿富汗战争后,已有30多年没打过硬仗(之前格鲁吉亚和乌克兰实力相差太大),军队缺乏实战经验,且受制于经费不足,军事技术(特别是信息战水平)进步有限,一定程度上还在吃苏联老本。
结果真打起来,很多问题都暴露了。
四是海外援助。
像芬兰、波兰这种从强权中独立出来的民族国家,一直是西方最喜欢的小弟,苏联入侵芬兰后,英法控制的国联迅速予以谴责,并把苏联开除出国联。
但苏联敢在这个时机动芬兰,就是因为刚和德国签约,德国不但不会插手,还会阻止英法援芬。
办法是威胁瑞典,敢让英法军队通过厄勒海峡,进入波罗的海,就要把战火烧到斯堪的纳维亚,瑞典就怂了。
但西方还是有不少人,以志愿军名义来到芬兰,包括瑞典、挪威、丹麦、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前后加起来至少上万人。
其中,深感唇亡齿寒的瑞典志愿军人数最多,超过8000人,甚至包括一支放弃瑞典军衔的空军力量。
这局面很像刚开始的俄乌战争,拜登三番五次强调不会出兵干预,但各国志愿军却前赴后继抵达乌克兰,连英女王的一个卫兵也擅离职守,冲到乌克兰……
因为受到阻挠,直到战争进入第3个月,芬兰才陆续得到英法援助的大量飞机、坦克、火炮和其他军用物资。
这时,局面又显得非常复杂。
英法希望继续打,尽可能拖垮苏联。
就像今天美国希望战争不要停,尽可能让乌克兰拖垮俄罗斯一样。
德国和瑞典希望战争快点结束。
瑞典怕德国借机侵略,德国怕两线作战,还不想和苏联闹翻。
这又和今天欧盟情况有点像,大家都怕俄,真心希望战争快点结束。
一边是英法说,不要怕,我挺你,联军马上就到(却迟迟没来)。
一边是德国和瑞典虽然和自己关系不错,但都不肯援助自己,也不让英法军队过境,只想调停。
芬兰虽然第一阶段战役打得非常漂亮,战损比高达1:7,但毕竟国力有限。

第二阶段战役,苏联重新调整战略,放弃北部(北极圈内)和中部(拉多加湖北岸)战场,做好充分后勤准备后,集中兵力突破南部(卡累利阿地峡)主战场。
这局面,又和乌克兰战局神似。
俄军最初三面包抄,全面开花,就是想把乌克兰一举击溃,逼着你签城下之盟。

打着打着,发现意料之外的问题越来越多,损失越来越大,只能撤围基辅,把军队集中到必须拿下的东线,搞顿巴斯决战。
最后说说苏芬战争结局。
面对飞机、坦克、火炮远强于自己,前线兵力6倍于自己的强大敌军,芬兰最终还是无力抵抗。
卡累利阿地峡的曼海姆防线被突破后,芬兰很难再靠游击战组织有效防御,第二大城市卫普里也被攻占,只能重回谈判桌,接受苏联停战条件。
战争打到这份上,苏联已损失数十万大军,坦克也损失好数千辆(被芬兰土制的莫洛托夫鸡尾酒燃烧瓶打坏),所以要的也比战前更多:
不但把卫普里在内的整个卡累利阿地峡全吃掉,还拿走芬兰湾中四个岛屿,拉多加湖北岸大片领土,部分萨拉区域,并把芬兰门户汉科半岛租给苏联当海军基地。
当然,这并非终局。
苏芬战争让希特勒看到苏军的孱弱,在不列颠空战久攻不下后,希特勒决定改变战略,先打苏联。
苏联苦心经营的东方防线,在德军摧枯拉朽的攻势下被迅速击穿,芬兰在德军帮助下,收复失地。

苏联对芬兰轻敌了,德国对苏联同样轻敌了,毕竟苏联有着巨大的战略纵深,能用数量弥补质量,最后还是咬牙把德国打回去,夺回卡累利阿地峡。
所以俄乌战争爆发后,不仅历史上和俄有“血海深仇”的波兰援乌最激烈,连一向岁月静好,与世无争,被誉为世界最发达国家的瑞典和芬兰也坐不住了,改弦易辙,准备加入北约。
芬兰意愿更强烈,因为白俄现在亲俄,波罗的海三国已入北约,打完乌克兰,如果普京还要出手,下一个打的,铁定就是曾侥幸没成苏联第16个加盟共和国的芬兰。
芬兰全力援乌后,普京对芬发出警告,谁知芬兰美女总理桑娜直接回怼,说你丫放马过来,你敢来,我们就会拼尽全力把你打回去!

她还说,芬兰地下埋着20万俄军,如果俄军还敢来,欢迎下去陪他们的祖先,包括普京!
这话够狠的……
05
回顾这两场战争决策,最令人唏嘘的是,最高决策者对战争的预判,都受“波斯信使综合症”的影响。
传说古代波斯有个国王,喜欢嘉奖带来好消息的信使,杀掉带来坏消息的信使,信使为求自保,只敢报“好消息”。
由于报喜不报忧,坏消息全被篡改为假的好消息,国王不知前线实情,决策失误,导致更大的坏消息。
好消息就是自己希望听到的,坏消息就是不愿听到的,人天然喜欢听顺耳好话,和三观相合的人交流,有个人你说啥都要怼,肯定来气——普通人最多微信拉黑,踢群,国王就能把人干掉。
年纪越大,学问越多,过去成功经验越丰富,手上权力越大的人,越容易陷入“波斯信使综合症”而不自知。
这叫“路径依赖”——
我过去一再成功是因为我比别人更聪明,判断更准确,力排众议,独断专行。
久而久之,就容易听不得反对意见。
且反对声音多了,也不利于统治稳定,索性高压独裁,只许传播好消息,扰乱人心的坏消息一律404。
所有独裁者几乎都难逃“波斯信使综合症”。
拿破仑不听劝告,一意孤行,大军攻俄,导致惨败,就是因为之前按自己想法,一再以少胜多,取得马伦哥、奥斯特里茨、耶拿、弗里德兰等一系列战役的辉煌胜利,觉得自己想法准没错。
希特勒也一样,此前一系列内政外交和军事上的成功,让他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受挫后,听不进真正懂军事的古德里安和曼施坦因的苦心谏言,错过战机,又盲目出击,加速走向毁灭。
斯大林和普京都是才能卓越,聪明过人的一代雄主,铁腕治国,排除异己,擅弄民心,才能长期执政。

但再有智慧的人也不掌握全部信息,需要部下传递可靠情报,才能做出正确决策。
对斯大林来说,他心底想打芬兰,又觉得打芬兰很容易,这种内心真实想法很容易被部下发现,在大清洗过后,苏联官场军队人人自危,生怕惹恼“国父”,身首异处,更倾向于汇报和斯大林内心想法契合的情报。
比如芬兰独立时,爆发过一场内战,姓资的白军最后击败姓社的红军,上台掌权,的确有一部分芬兰工人阶级对白军政府不满。
所以苏联情报部门汇报给斯大林的情报是:只要红军势如破竹打过去,芬兰广大工人阶级就会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共同推翻腐朽的白军政府。
苏军也是这么给战士做思想政治工作的,说芬兰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巴不得我们赶快去解放他们,这场战争无比正义。
但实际上,芬兰内部的确存在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可阶级矛盾比不上民族矛盾,芬兰国内亲苏的工人阶级也痛恶俄国人的同化统治,结果战争一打,两派迅速和解,齐心合力,痛击敌人。
苏军战士打过去就傻眼了。
一是芬兰人抵抗非常坚决,压根没人“迎王师”,二是发现芬兰人吃的穿的用的都比苏联人还好,到底谁更令人羡慕?就对战争的正义性产生怀疑。
从已公布的信息看,俄乌战争前,普京获得的情报很可能也有问题。
2月21日,在俄国家安全会议上,所有俄高层头目都要出来表态,其中普京和对外情报局局长纳雷什金有过一段广为流传的对话。
对话中,纳雷什金犹豫、扭捏,磕磕巴巴、惊慌失措。

当时纳雷什金说的第一句话是:“能否再给西方合作伙伴最后一次机会,迫使乌克兰遵守并执行明斯克协议”。
然后普京就开始步步紧逼,到最后,纳雷什金只剩下“是的,我支持(顿巴斯两州独立)”。
要知道,纳雷什金是普京“圣彼得堡帮”嫡系,更年轻的时候,两人更是同期进入克格勃第一局培训的同学和战友,作为自己人,纳雷什金应该是很想对普京说真话,但又不敢说……
普京得到的情报到底出了什么问题,现在战争还在继续,网上各种阴谋论满天飞,我也不敢瞎猜,但这场“特别军事行动”,俄军很多打法的确让人费解。
当然,战争打到这份上,如果有人还要说这是一盘很大的棋,俄军成功实现合围,战略目标逐步达成……我只能说,杠就是你对~
06
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俄乌战争不可能复刻苏芬战争结果。
一是因为当时欧洲处于三国杀复杂局面,美国还在光荣孤立,所以芬兰无法得到英法美德任何一方大力援助。
但现在俄罗斯几乎是以一己之力对抗全世界所有发达国家的制裁(包括地缘上毫无关系的新加坡、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

美国从刚一开始反复声称绝不会军事介入,到借不明不白的布查惨案掀起新一轮民意狂潮,顺势推出租借法案,也就是接下去给乌克兰提供武器,不用每次都要国会审批通过,白宫可以直接签单。
尤其像美国提供的“弹簧刀”无人机,美国大兵是没进乌克兰,但这些无人机肯定是美国幕后操控,你这到底算介入还是没介入?

总之,乌克兰未来实际能获得的外国援助,远比当年芬兰多得多。
美国民主党那帮政治精英和背后的军火财团是真的坏。
俄罗斯呢?
看了那么多历史,我只能说,俄罗斯的地理环境导致这个民族的野蛮与团结,苦难与悲情,结果做出来的事,既令人厌恶,又值得同情。
二是当年没有核武器,战争拼的还是谁人多,谁飞机大炮坦克军舰多。
现在是信息战,谁掌握优势信息,单兵都能打坦克,有着三重拦截系统的俄罗斯第二大重型巡洋舰“莫斯科号”就这样不明不白被打沉了,吓得俄黑海舰队拼命回撤。

谷歌又把俄境内所有军事设施地图按最高精度全网公开。
然而,俄罗斯手上还有那么多进攻性核武器……
泽连斯基的表态很像“演员”,一直来回来去,时而强硬,时而放软,加上两边都在搞舆论战,西方民众和我们这边吃瓜群众看到的新闻都带有倾向性,很多媒体把传言甚至谣言当成新闻事实在报道。

这样搞下去,对乌军援越多,乌底气越足,越希望通过扭转战局增加谈判桌上的砝码。
俄又是大国,没那么容易被拖垮,也不可能付出那么大的代价后,毫无收获,就此罢兵,没法对国内民众交代。
两边这样刚下去,没准战争还能拖很长时间。
这种不确定性,非常让人抓狂……
作为个人投资者,我们左右不了大局,甚至因信息获取严重受限,连看清大局都很难,最好的选择就是谨慎+分散。
适当降低高风险投资比例,同时不要过于自信,把资产集中到某一个自己非常看好的领域。
“波斯信使综合症”不仅适用于最高领导,也适用于每一个普通人。
你看好某个投资,整天只看那些和你想法相同的观点,对不同观点嗤之以鼻,就很危险了。
所以尽量多听一些自己不愿意听、不喜欢听甚至有点听不懂的信息和观点,才能不断成长。
包括对小孟买如此拉胯的原因分析,我也是看了很多不同渠道的官方信息,外媒报道,大量民间谣言和“谣言”,视频和电话录音,以及坊间各种长篇阴谋论,再结合这段时间亲身经历,才慢慢抽丝剥茧,去伪存真,总结出能说服自己的观点(现实情况的确很复杂,不是单一线性逻辑)。
这也是我喜欢优先放反对声音上墙的原因~
昨天那篇《个人养老金来了,不管你买不买,反正我肯定买》,我写得很克制,在实事求是基础上,尽量分析好的一面,否则很难过审。
但后台留言一看,八成以上偏负面,不是很信任个人养老金账户……有些质疑的问题,我做了很正面的回复再上墙,还是被夹……
如果你只想对力哥发泄下情绪,说啥都行,我也不上墙。
如果你想上墙,请注意下尺度,聊俄乌,别扯兔兔哈。
现在发生的一切,兔兔都拿小本本记下了,外面发生的很多事你不知道,我也不能说,就这样吧~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本号处于封号边缘,如不想和力哥失联,请立刻点击下方卡片,关注小号“庐山烟雨任平生”,菜单栏功能和关键词回复功能也一并移到小号——
本文原载于公众号【力哥理财】